大明元辅

第17章 天下之治三十年下(2/5)

不过西伯利亚实在太大,这二十来万人分到几处重要据点,也就瞬间消化完了,根本改变不了地广人稀的局面。根据民生部估计,似这般迁徙五十年之久,西庭(西伯利亚)的汉人才勉强够用,可以算是被朝廷掌握——那肯定了,偌大个西伯利亚,屯垦一千万人也还是地广人稀呢!

不过没关系,高务实这么做不光是为了掌握这么大的新获领土,更关键的是降低大明汉地十八省的人口密度,要不然土地承受能力在当前科技和气候条件下实在有点压力山大。

与此同时,高务实还大力推广明联储纸币——即早期明联储小额银票的新版。由于制定了纸币发行必须有相应比例(当然肯定不是全额)黄金白银储备,黄金白银逐步退出日常交易,各地商税以纸币结算比例达七成,户部银库储备黄金四百万两、白银七千万两,真正是金山银山,而通货膨胀率也大概控制在3%以内了(无法准确计算,属于高务实估算)。

军事上,除了额尔德木图威压俄罗斯内战双方之外,本年度没有大规模行动。反倒是京华方面,南洋舰队巡航西印度洋,进抵东非部分地区,与一些很难说是国家还是部落的各路首领签订一堆“友好通商条约”,以布帛、铁器换取金银、象牙、宝石等物。

在这些实在过于落后的地方,丝绸销路不如布匹,瓷器销路不如铁器,算是给南洋舰队开了大眼。

皇帝也有进一步的成长,首次独立批注“减免陕西商税”奏疏,批示“商富则国富,陕西既有灾,可减商税三成,以利流通”,获陕西商绅联名致谢,高务实也称赞“上知民间疾苦,下有幸焉”。

同时因为年岁渐长,皇帝终于获准学习火铳的拆解与保养,高务实赠其手铳一把,上刻“明礼知兵”四字。皇帝练习中首次在五十步外命中人形靶,被史官记为“神武初显”。

泰昌七年(1610年),高务实四十七岁,朱常灏十二岁。

政治上,由于高务实长子高渊已经二十三岁(实岁),而南疆地区始终没有正式规制,萧良有上疏请太后、皇上重视,按照先帝昔年承诺,设立定南大都护府统管南方各国。

朝野各方也都觉得南疆的问题总要有个结论,因此纷纷上疏表示赞同。王太后找来小皇帝商议,本来没打算儿子能说出什么道理,却不料小皇帝回答:“亚父之功,当以国酬,与其设什么大都护府,不如建国分封。”

由于兹事体大,王太后极其罕见地出面召集京中三品以上官员并所有在京勋贵商议此事,最终得出结论:元辅之功足以破例受赏。

于是,经过数日磋商,皇帝首次单独发出制文,以南疆、南洋为封地,晋高务实为南王,黄芷汀为南王妃,高渊为南王世子,高氏子孙永镇大明之南,朝廷不设流官钳制。

高务实三辞而诏不许,遂晋爵南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热门搜索

重生战神超能力总裁萌宝系统聊天群万界最强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