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万神殿的晨雾被钟声震散时,张骞正站在九丈高的玻璃纪功柱前。柱身嵌着百面水晶玻璃,将地中海的晨光折射成七彩光瀑,映照着环列四周的各国使节——波斯的圣火祭司捧着玻璃火坛,高卢的德鲁伊握着玻璃权杖,迦太基的海军将领抱着玻璃航海图,与柱顶嬴炽皇帝的琉璃雕像形成文明的永恒交响。他掀开绣着寰宇地图的玄色帝袍,看见王猛捧着鎏金玻璃诏命箱走来,箱角的四大洋玻璃浮雕在雾中泛着微光。
\"陛下,\"王猛的声音带着释然,\"最后一支反抗军——不列颠的德鲁伊残部,已在哈德良玻璃长城前归附,\"他指向诏命箱上的欧甘文刻痕,\"至此,全球三十六属国、七十二自治领,皆纳于大秦天镜之下。\"
张骞点头,指尖划过纪功柱的玻璃棱线。柱身上用小篆、拉丁文、楔形文等三十六种文字刻着《寰宇和约》,每一道刻痕都嵌着各国的代表物:波斯的绿松石、高卢的蓝莓汁、迦太基的珊瑚碎——这些曾是战争的导火索,如今却成了文明拼图的碎片。\"宣各国君主进殿,\"他声音温和,\"该让寰宇见证,什么是真正的统一。\"
巳时三刻,君士坦丁、阿尔达希尔、迦太基国王等三十六国君主鱼贯而入。君士坦丁的紫水晶王冠与玻璃纪功柱交相辉映,阿尔达希尔的黄金鹰徽旁别着一枚玻璃火坛胸针,迦太基国王的珊瑚头盔下露出额间的玻璃符文——那是接受大秦医官治疗时留下的印记。
\"诸位,\"张骞的声音通过玻璃扩音器传遍万神殿,\"二十年前,我从咸阳出发时,只带了三箱玻璃镜、五本格物书,\"他指向殿中央悬浮的玻璃地球仪,\"如今,我们的玻璃灯塔照亮了每一片海洋,玻璃学堂书声传遍每一座山脉,\"目光扫过曾在战场上厮杀的君主们,\"但统一不是征服,是让波斯的圣火与大秦的仁政共燃,让高卢的战吼与太学的钟声和鸣。\"
迦太基国王突然起身,珊瑚剑柄碰在玻璃地砖上发出清越的声响:\"陛下,我曾以为海洋霸权是唯一的生存之道,\"他指向地球仪上闪烁的玻璃商道,\"直到看见努米底亚的孩子用玻璃净水壶接雨水,才明白真正的强大是让每一滴水都有尊严。\"
阿尔达希尔点头,黄金蛇杖顶端的玻璃火坛突然喷出蓝色火焰:\"在波斯波利斯,我们曾以为圣火必须纯粹,\"他望向纪功柱上的玻璃火坛浮雕,\"直到看见玻璃火盆能自动调节火势,才懂得文明需要给传统镶上科技的边。\"
午后的阳光穿透万神殿的玻璃穹顶,照在正在签署和约的各国君主身上。张骞看着君士坦丁用玻璃笔在羊皮纸上签下拉丁文名讳,笔尖划过的痕迹自动用小篆同步显现——这是太学工造科新制的\"寰宇笔\",象征着文字与文明的无缝对接。
\"陛下,\"王猛递过染血的玻璃佩剑,剑鞘上的战痕已被磨平,嵌上了各国的徽记,\"这把剑曾劈开迦太基的毒雾、高卢的荆棘,\"他的声音突然哽咽,\"如今,该让它永远封存于玻璃剑鞘。\"
张骞接过剑,指尖触到剑身上刻着的各国文字\"和平\",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在咸阳宫初见嬴傒的场景——那时他只是个怀揣玻璃镜的使者,如今却成了寰宇统一的见证者。\"剑可以封存,\"他望向殿外正在嬉戏的各国孩童,他们穿着混搭波斯锦、罗马托加、高卢战裙的服饰,手中捧着玻璃课本,\"但文明的火种,必须永远燃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