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二年二月十五日,深夜,松岳山中。
夜色如墨,山风萧瑟。郑知常率领五名心腹,沿着崎岖山路悄然前行。
\"知奏事,这里当真有宋军?\"副留守金延宗压低声音问道。
\"金富轼绝不会诓骗主上。\"郑知常坚定道,\"况且,那亲笔信上的印信,分明就是宋军制式。\"
\"可是如此隐蔽...\"兵部侍郎崔仲有些怀疑。
\"正因隐蔽,才显神秘。\"郑知常道,\"若是大张旗鼓而来,岂不早被金人察觉?\"
众人继续前行,忽然前方传来低沉的喝问声:
\"什么人?止步!\"
郑知常心中一喜,连忙上前:\"我等乃高丽使团,前来拜见杨将军!\"
黑暗中走出两名身着宋军甲胄的士卒,手持强弩,神情警惕:\"可有凭证?\"
\"有!\"郑知常取出金富轼给的信符,\"这是杨将军所赐!\"
士卒接过验看,点头道:\"随我等来!不得喧哗!\"
穿过一片松林,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山坳中扎着数十顶军帐,篝火星星点点,但军纪严明,几无声息。
\"好威严的军容!\"金延宗暗自赞叹。
\"比我军强出不知多少!\"崔仲感慨道。
正行间,一座较大的中军帐前,帐帘掀起,走出一名年约三十的武将。此人身材魁梧,面如古铜,双目如电,正是杨再兴。
\"诸位便是高丽使团?\"杨再兴淡淡问道。
\"正是!\"郑知常连忙上前行礼,\"下官高丽知奏事郑知常,见过杨将军!\"
\"免礼。\"杨再兴摆手,\"进帐说话。\"
众人跟随杨再兴入帐。帐内陈设简朴,但处处透着军旅肃杀之气。案几上摊着舆图,兵器架上刀剑森严。
\"请坐。\"杨再兴指了指下首席位。
郑知常等人战战兢兢坐下,心中既兴奋又紧张。
\"听闻贵国遭金军侵犯?\"杨再兴开门见山。
\"正是!\"郑知常急道,\"金军三万精锐突袭义州,我军措手不及!如今金军正向平壤进犯,我国危在旦夕!\"
\"三万金军?\"杨再兴眉头微皱,\"为首何人?\"
\"金将完颜习不失!\"
\"完颜习不失...\"杨再兴沉吟片刻,\"此人确实难缠。不过,区区三万金军,倒也不足为惧。\"
\"将军此言何意?\"郑知常眼中闪过希望。
\"实不相瞒,\"杨再兴淡然道,\"我军虽只三千人,但装备精良,且有神器相助。对付金军,并非难事。\"
\"真的吗?\"金延宗激动道,\"可否让我等见识一下南朝神器?\"
杨再兴看了看众人,缓缓起身:\"也好,让诸位开开眼界。\"
他走出帐外,对亲兵道:\"传令,抬一门神威将军筒过来。\"
\"是!\"
不一会儿,四名宋军士卒抬着一门铜制火炮走来。这火炮通体乌黑,炮身刻着龙纹,炮口粗如碗口,威势慑人。
\"天哪!\"崔仲惊叹,\"这就是传说中的神威将军筒?\"
\"正是。\"杨再兴拍了拍炮身,\"此物一炮轰出,可破城摧寨,金军铁甲在它面前,如纸糊一般。\"
\"如此神器,威力几何?\"郑知常急问。
\"五百步内,无坚不摧。\"杨再兴淡淡道,\"想当初在西夏兴庆府下,就是这神威将军筒,一炮轰塌了西夏王宫大墙。\"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心中对这神器的威力已是深信不疑。
\"除了火炮,我军还有突火枪千杆。\"杨再兴继续道,\"此物射程虽短,但威力巨大,金军寻常甲胄根本抵挡不住。\"
\"有此神器,何愁不败金军?\"金延宗兴奋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