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如此,《误杀》也一样。
只不过,青奕公司担心舆论会对司法造成不利影响,有很多未成年犯罪案例都不太好提。
只能网友自行检索。
可这依然让张昭觉得手里的牌真多。
他也才彻底明白李元青坚持的“内容为王,故事至上”。
好故事、好口碑。
观众都会自发为你宣传。
国庆档厮杀至第三天,形势就已经很明朗了。
《李茶的姑妈》和《影》总票房应该相差不大,虽然《影》现在才三亿多,后续票房会跟上来,因为《李茶的姑妈》跌落的很快。
青奕公司会全力助推《误杀》突破十亿票房大关。
即便如此,今年国庆档相比去年还是冷清不少。
总票房可能会少接近十亿!
较去年同期有20%的大幅下滑,远未达到业内预期。
去年档期冠军是《羞羞的铁拳》,票房二十二亿。
《误杀》能不能破十亿都还要掂量呢。
原因,业内业外看法很一致。
票补暂时结束了。
虽然张昭实际调研的消息显示,新规并未严格实行。
售票平台和影城间的结算周期确实由之前的30天缩减到了半月甚至一周不等,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院线的现金流回笼。
但* 基本还与新政传出之前一致,院线和电商的拉锯战还在继续。
特价票也在一定程度上予以保留。
只不过没人砸的像以前那么狠。
《误杀》的代金券没能起决定性作用。
引起讨论热度的票房转化都比发出的那点代金券要强。
这是市场阵痛。
电影局也在观望。
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成绩都非常不错,下半年稍稍放缓一点也不会对总成绩造成严重影响。
可市场疲软是事实。
上面的紧口袋一下子就给松了。
可见在目前* 的市场环境下,部分观众仍属于价格敏感型群体,贸然取消票补,可能会使得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一批观众迅速流失。
这不是电影局想看到的结果。
李元青在《梦华录》剧组和张昭分析时也提到。
“* 人均消费水平还远没达到发达国家的程度,我们脑子里也有根深蒂固的勤俭节约思想。
一下子让所有观众接受从个位数转变至三十、四十元观影,会让很多年轻人觉得不值。
以后,你可以多组织导演和演员在直播或者其他活动现场卖券。
特价票稍稍补一补,更有利于票房。”
张昭担心道。
“现在补特价票会不会被电影局盯上?”
李元青觉得不会。
“票房都疲软了,放个几百张不碍事的,就当是几位演员发的粉丝福利好了。
新规都没有严格实行,说明上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只要不是太严重,他们也懒得管。”
李元青拿捏那群人心态得心应手。
也就在国庆节假期尚未结束之际。
八亿姐最终尘埃落定!
再也没有翻身可能了。